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普通会员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0537-2713988

机构点评(我要提问/点评)

  • 机构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未通过身份证认证 未通过身份证认证

    未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未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 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2年01月01日
商家资讯

解决“卡脖子”难题 工业强基健筋骨

发布者:taifengycy 发布时间:2022-05-30 来源:taifengycy

 只需10分钟,船舶就可以完成近40层楼高度的垂直升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和施工难度系数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截至目前试通航数月,大幅刷新了升船机的世界纪录。 
三峡升船机的“稳”劲儿,得益于严丝合缝的工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工艺是制造的筋骨,即使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大力推进的今天,对机器的打磨、对精度的控制仍是摆在制造业面前的一个课题,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突破。 
夯实制造之基,不仅关乎一国制造的品质,更决定着制造业发展的潜力。于是,《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强基列为五项重大工程之一。工信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以来,安排253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379亿元,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问题。 
“成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四基”产业具有创新性强、根植性深、波及面广和研究开发风险性大的特点,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创新源,世界强国均把其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制造业发展外来“植入”性强,自主基础研究不足,底层技术和配套产业基础技术支撑乏力、发展不均衡;通过举国之力实现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多是整机,无法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当我们把一个个引以为豪的整机拆解,越往下拆,发现的问题就越多。现在,我国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特别是运动部件,如阀门、伺服电机、发动机、减速机、自动变速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一些制造企业也希望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来解决基础不牢的难题,但核心技术很难买来,尤其是基础领域的核心技术,它的根植性非常强,往往是把企业移植过来了,却发现根是断的,和基础领域相关联的技术、人才、数据和基础研究仍然留在国外。 
为此,2016年工信部发布《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编制《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制定发布《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验收评价工作细则》,联合编制《工业基础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体系”完善工业强基工程顶层设计,力求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 
2016年,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也已通过论证。据了解,工信部通过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解决《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标志性基础产品和技术,从而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解决了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的发展瓶颈问题。 
———实施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优先支持突破一批市场前景好,且具有一定产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产品以及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产品。对于传感器等16种产品,从“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环节,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并重发展,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推进产业链协作。 
———培育产业生态体系。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以产业生态培育促进核心技术孕育成长,是一种非常好的路径选择。要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打造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基础制造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互联网融合的创新生态。围绕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依托现有第三方服务机构,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是基础制造产业的主要创新源,也是基础制造的主力军,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65%的专利、75%的发明创造和80%的新产品。通过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及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发展一批专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在每个细分领域选择1~2家具有一定市场化前景,且未来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20%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形成紧密有机的产业链,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集聚区。 
系列技改助推产业升级 
工业强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战略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多方面资源,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引导工业投资更好地进入“四基”领域,夯实工业基础,工业企业技改是重要抓手。 
2016年在工业投资整体增速偏低的形势下,前10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2%,增幅高于工业投资9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量已超过全部工业投资增量,成为带动工业投资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工业化一旦进入中后期,工业投资主要通过技术改造的方式进行。我国工业投资方式正在加快进入以技术改造为主导的新阶段。 
实践证明,技术改造力度大的地区,提质增效明显,经济增长后劲较足。最早开展“腾笼换鸟”的广东省,2016年1~10月技术改造投资增幅高达31.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近20%;浙江省将“机器换人”作为技术改造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江苏技术改造投资增幅超过工业投资近7个百分点;不少中、西部省市的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超过20%,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迈出了重要步伐。相比之下,技术改造投资下降的地区,工业增速下滑明显。 
我国工业基础目前一方面不少领域已出现产能过剩,不能再走铺摊子、上规模的老路,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瓶颈和短板,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能够很好地把提升增量与优化存量结合起来、把改造低端供给与形成先进产能结合起来、把促进技术创新与提升品种质量结合起来,是引导企业内涵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手机收藏,随时查看 手机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