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机构级别:普通会员
  • 信用等级:

咨询热线:0537-2713988

机构点评(我要提问/点评)

  • 机构被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资料认证

    未通过身份证认证 未通过身份证认证

    未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未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 浏览人次:
  • 加盟时间:2022年01月01日
商家资讯

蔡惟慈:应对新常态 推进机械行业由大变强

发布者:taifengycy 发布时间:2022-07-23 来源:taifengycy

抢抓机遇、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研讨会暨兰州理工大学企业家荣昌合作交流洽谈会,前不久在重庆荣昌县举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在会上作了《当前机械工业的运行形势与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 
蔡惟慈表示,机械工业正在进入需求增长明显趋缓、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下行、经济效益急剧恶化的困难时期。他认为,“十三五”机械工业应主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增活力这三个方面着力,以更好地应对新常态,推进行业由大变强。 
注重质量效益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在转方式方面,首先是目标追求由速度规模转向质量和效益,转向由大变强。为此,应将增长速度由两位数降至一位数,期望值为8%左右,或7%~8%。“要在我国机械工业内形成这样的企业结构:既有一批综合竞争实力居于世界同行前列的大型企业集团,又有在产业链的各细分层次上领先于世界同行的极其众多的‘隐形冠军’。”蔡惟慈表示。 
其次是发展动力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已经明确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大工程,以打造制造业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 
作为市场主体的机械企业,也必须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尤其是那些有志于成为业内领先者的企业,更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包括更加重视研发条件的建设,更加重视产品和制造技术研发活动的投入,更加注意研发经验和数据的积累,更加重视高水平研发人才的培养。以期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再其次是打破封闭,转向融合发展。要破除机械企业长期自我封闭发展的保守思想,与上下游行业、用户企业、电子信息企业携手,实行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以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主线,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另外,要追求可持续和绿色发展。要改变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标准低的粗放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产品的节能降耗水平,同时积极推进机械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努力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积极发展再制造和循环经济。 
工信部已决定在“十三五”实施“绿色制造”重大工程,推进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要下降20%。 
夯实共性基础 审时度势推进调整 
在调结构方面,一是要审时度势推进结构调整。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变化。大规模、高速工业化时期已经过去,投资类机械产品需求的爆发性增长阶段也已经随之而去。要在这一大前提下认识和思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今后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 
投资类需求与增量主导的需求具有强相关性,并带有强“周期性”特征;消费类需求与存量主导的需求有较多相似性,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投资类需求处于低谷的时期,更要积极发掘具有弱周期性特征的消费类需求和存量主导的需求。 
二是要大力夯实产业共性基础。与主机相比,我国机械工业中的基础环节明显薄弱,已成为全行业向高端升级的突出瓶颈制约环节。 
因此,“十三五”期间必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使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使先进基础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使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努力实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与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 
“工业强基工程”将通过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四基”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有关部门将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集成体系。到2020年要有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从而使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 
三是努力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级。工信部已经决定,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强国战略切入点。工信部已做出部署,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方面开展示范试点。 
蔡惟慈认为,并非所有企业“十三五”都能达到“智能制造”,但机械企业应该向这一方向努力。机械企业“十三五”既有2.0补课和3.0推广,也有对4.0的跟踪和探索。传统业态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业态的培育发展都应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题中应有之义。
既要长远着眼 又要从眼前着手
蔡惟慈强调指出,智能制造是长远发展方向;但从眼前看,我国机械企业大部分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于“2.0”阶段,只有少部分达到“3.0”水平,所以多数企业要补课。因此,我国机械工业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齐头并进。
不少机械企业在近十几年中积累了大规模生产的丰富经验,其中既有对生产线的诸多改进,也有许多工艺心得。十分有必要将这些不同细分领域内大规模生产的经验进一步提炼,使之固化为在特定领域内颇具中国特色的“完整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宝贵的知识产权财富。
鉴于此,一是要加快向高端升级的步伐。在现有产品严重供过于求、恶性竞争的同时,包括主机和各种零部件在内的几乎所有产品的高端领域都有大量进口,说明仍有颇具附加值吸引力的发展空间未被开发。机械工业每年3000亿美元以上的进口额,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工信部决定在“十三五”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该项重大工程主要针对燃气轮机、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组织实施。 
二是要提高服务型制造水平。要努力提升全行业为用户服务的软能力。要在原有“硬”产品基础上增加各种方便用户使用的“软”件,由向用户销售产品向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转变。在“硬”产品需求无法迅速增加的背景下挖掘更大效益。
机械企业不仅要从自身角度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升级,更要关注“为用户降本增效”,通过改进自己的产品,使之较之其他同行的产品、乃至于进口产品更高效、低耗、耐用,从而对用户更有吸引力。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将需求不足变为供不应求。
三是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巨大的制造能力是突出的国际比较优势。现有产能无论如何仅在国内是无法发挥的,只有大步走向国际,在国际竞争中才有可能找到用武之地。2014年我国机械产品出口额只占全部销售额不到12%,这一占比与德国、日本相比差距很大,说明发展潜力确实很大。
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深化机械工业的国际合作。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创新商业模式,鼓励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加速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蔡惟慈最后总结道,在新常态下,我国机械工业必须实施《中国制造2025》,依靠创新驱动,夯实基础,努力向高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实现中高速、中高端发展,以改革开放开路,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推进行业由大变强。

版权所有 :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收藏,随时查看 手机微站